(通讯员 龙韵泽 尹珊)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幼儿爱国情怀,2025年4月28日上午,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外语与文法学院师生志愿者走进武汉圣和·菁华幼儿园,以“专业+红色教育”为主线,通过“视听结合、知行合一”的多元化活动形式,为60余名幼儿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活动。活动融合建筑文化、语言艺术与手工实践,实现跨学科育人新探索。
光影传承:动画观影激荡家国情怀
“看,这是种花家的兔子!”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动画为载体,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解说,将百年党史化作童趣故事。当看到“兔子工程师”在戈壁滩埋头演算时,孩子们高举拳头齐喊:“我们要做勇敢的小兔子!”观影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用稚嫩童声表达着对英雄的崇敬。
英雄对话:时空穿越唤醒精神传承
主讲志愿者吴嘉艳化身“故事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为孩子们讲述王二小、赵一曼、董存瑞和王进喜的英雄事迹。讲到王二小机智引敌入埋伏圈,最终壮烈牺牲时,孩子们神情凝重,为小英雄的勇敢而感动;听到赵一曼在敌人酷刑下坚贞不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孩子们眼中满是崇敬;当了解到“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艰苦奋斗、为祖国石油事业拼搏奉献的故事,孩子们更是对这位劳动模范心生敬佩。
筑迹寻踪:红色建筑诉说江城记忆
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等建筑的精彩讲解,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了热爱家乡红色文化的种子,以建筑力学知识揭秘城市地标背后的智慧。随后志愿者余思翰同学用绘声绘色的“橘皮画鹤”传说来介绍黄鹤楼的由来,小朋友们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只翩翩起舞的仙鹤。志愿者与小朋友热情互动,大家都纷纷积极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诗韵飞扬:双语朗诵传承文化薪火
“我爱中国! I love China!”,大班教室里,外语与文法学院志愿者带领幼儿进行《我爱中国》双语诗歌朗诵。英语专业学生特别编创的童谣版《I love China》,将革命精神与爱国文化融入韵律游戏。中英交织的琅琅书声中,孩子们手持自制的五星红旗,完成了一场跨越语言的爱国宣言。
巧手生花:创意折纸传递红色信仰
活动尾声,建筑工程学院、外语与文法学院志愿者指导幼儿开展“红星闪闪”创意工坊。建筑工程学院学子运用工程制图技巧设计简易折纸模板,外语与文法学院学子同步讲解五角星象征意义。在折纸过程中,志愿者们一边细致地分步演示,一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小朋友,志愿者们更是手把手耐心指导。最后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合唱了《祖国祖国我爱你》,孩子们清澈稚嫩的声音迅速跟上,从最初的羞涩到逐渐放开歌喉,歌声越来越响亮。这场持续3小时的红色教育实践在欢声笑语中画上圆满句点。
本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心灵植入三颗种子:红色基因的种子、文化自信的种子、创造梦想的种子。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解、趣味互动,将红色文化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圣和·菁华幼儿园教师丁婷婷表示,高校资源与幼教实践的创新融合,让红色教育既有“童趣表情”又有“思想深度”,这种“大手牵小手”的育人模式,让红色教育真正实现了可感、可知、可行。建筑工程学院与外语与文法学院将持续开发“专业+红色沉浸式课堂”系列课程,构建大中小幼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范式,让爱国主义教育以更鲜活的方式浸润童心。 (责任编辑:admin) |